2023-11-14 10:00:00
瀏覽712次
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,是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創新,是適應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后綜合國力競爭新形勢的主動選擇,是適應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必然要求,希望同志們共同努力,把這件大事抓好。
供給側結構性改革,重點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,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,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,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,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,提高全要素生產率。
振興實體經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要任務,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向振興實體經濟發力、聚力。不論經濟發展到什么時候,實體經濟都是我國經濟發展、我們在國際經濟競爭中贏得主動的根基。我國經濟是靠實體經濟起家的,也要靠實體經濟走向未來。
經濟活動是一個動態的周而復始的循環過程。要推進深層次改革和強化政策引導,著力打通制約經濟循環的關鍵堵點。要以滿足國內需求為基本立足點,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,著力提升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,形成需求牽引供給、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。
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。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,推進新型工業化,加快建設制造強國、質量強國、航天強國、交通強國、網絡強國、數字中國。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工程,支待專精特新企業發展,推動制造業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綠色化發展。鞏固優勢產業領先地位,在關系安全發展的領域加快補齊短板,提升戰略性資源供應保障能力。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,構建新一代信息技術、人工智能、生物技術、新能源、新材料、高端裝備、綠色環保等一批新的增長引擎。構建優質高效的服務業新體系,推動現代服務業同先進制造業、現代農業深度融合。加快發展物聯網,建設高效順暢的流通體系,降低物流成本。加快發展數字經濟,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,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。優化基礎設施布局、結構、功能和系統集成,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。